首先,我們要簡單地來了解一下「胎兒的需要」。
- 胎兒需要父母的接納。胎兒需要與父母有「同心相連」的感覺。胎兒需要經驗「三位一體」的完整感,這種完整的幸福感受,只有在夫妻相愛的時候,愛的流動才會發生。
- 胎兒需要規律的生活。胎兒在母親的子宮裡,並不容易直接受光線刺激。對於光線的反應主要是來自與母親大腦對光線的感覺共鳴而來,換句話說,就是母親所見、所感皆會傳達給胎兒。此時,胎兒是以腦所分泌松果腺素之多寡在感覺光線。當感覺到亮光時,松果腺素減少;若感覺暗的時候,松果腺素就會增加。這是胎兒對白天和晚上的記憶。
- 胎兒需要母親的輕聲細語。胎兒在四月大時,就有能力聽外在世界的聲音。媽媽溫柔的說話聲、歌聲、鳥聲、雨聲等自然音聲,爸爸在媽媽肚子外邊對寶寶說話,都是胎兒喜歡的聲音。
- 胎兒需要溫柔的肌膚覺受。皮膚是寶寶的第二個腦,胎兒在羊水裡,隨著母親走動而感受到像是在搖籃裡的搖晃與撫觸。這些皮膚刺激對胎兒腦部發展有幫助。
- 胎兒需要營養以便健康茁壯。由於母親與胎兒就某個程度來說,是共用著同一個身體。母親的空腹或飽脹感,胎兒也會有相同感受。只是空腹感特別會使胎兒不安,主要是因為母親血液中的葡萄糖會減少,營養供給趨緩,會讓寶寶有不舒服的感覺。母親的營養補充與規律進食,對胎兒隔外重要。
- 胎兒需要安全感。胎兒對於母親的情緒與身體焦慮與否有非常高的感知力。當母親處於過度緊張的狀態,胎兒會因為母親釋出過多的「腎上腺素」,也變得緊張不安。
- 胎兒需要美好的生活環境。胎兒從第二十週起,就有能力能嗅出母親氣味的能力,第三十週起,就擁有苦味與甜味的記憶。這是母親覺受甜美等舒適感,分泌激情素經由母腦,透過胎盤,傳到胎兒腦中,產生記憶。
母親可以為胎兒做什麼?
將自己照顧好是最重要的事。長達九個月的懷胎期,對母親這個角色的出現,是非常重要的調適期。很多女人表示,成為母親讓自己必須重新修正生活的習慣與態度,讓自己吃的更健康,生活的更健康。從以上胎兒的需要裡,我們可以理解胎教的第一步是以滿足胎兒的需要為首位。
- 夫妻之間維繫良好關係。母親本身也要儘量培養自己積極樂觀的心情。當沒有人取樂自己時,也有自娛的本事,並能不受外界影響,維持母體本身的平衡。
- 開始建立規律的生活。胎兒喜歡早睡早起。母親的生活作息正常,對身體的健康也更有保障。未來寶寶出生後,也會比較容易適應家庭生活。
- 維持運動的習慣。母親應多作一些溫和的運動,比如散步,讓自己的身體多多呼吸與貼近自然,這樣寶寶可以感受溫和的搖晃感,又可以聽到大自然的樂音與母親的聲音。寶寶一定會很開心。
- 媽媽要吃好又吃巧。特別注意不要讓自己吃到會容易讓寶寶不舒服的東西,例如咖啡、煙、酒等不利於胎兒成熟與發展的食物。蔬菜、水果、魚與肉等,皆應均衡攝取。
- 保持愉悅的心情,讓自己感受喜悅。由於懷孕期,女性荷爾蒙的分泌,加上身體逐漸膨脹的不適感,要隨時維持好心情,需要更多的察覺與注意。讓自己時刻保持好心情,很重要喔。
建議您,發揮創意,提醒自己養成良好生活習慣與態度。比如說,寫張小紙片,放在包包裡,提醒自己。在辦公桌前,放著甜美小寶寶的照片。睡前聽放鬆好音樂等•••列下二十項您創意胎教妙招,讓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為都是正面的,都是會讓自己開心的,讓自己覺得過得很快樂幸福,就是對寶寶最好的胎教咧!
|